起因是我重装 win10 的时候把我整块磁盘都清空了,事后才发现我没有给我的博客备份😭。遂想,反正已经要 remake 了,索性换一个框架,于是便从 hexo 换成了 hugo。
虽然说所有的数据我在 vercel 上都有,但是都不是 markdown 的储存形式,我也懒得再从网上找工具实现 html 转 markdown 了。就仅仅迁移了几篇还算有意义的文章。
其实因为是在 linux 上写的,本地有数据 (。
新 hugo 主题对比我原来的 hexo 主题有些部件是不完全的,要自己造轮子。比如回到顶部的小按钮,代码块折叠等等。扯句别的,说实话我想吐槽以下那些 live2d 小人,全屏的动态效果和一些鼠标特效等等,难道看的视觉上不会很难受吗()。
其实也没什么好总结的,无非就是看看文档,找些博客做参考,解决一些疑难杂症。现在有 LLM 辅助,应该是比以前要舒服很多的。但是还是不能依赖于 AI, AI 在某些场景太弱智了。
不过既然写了一篇博客,就水水字数吧。
最近把刚上学的时候感兴趣的一个东西实现了,那个时候是在是不懂这些。唉唉,我已经老了啊。
我记得在 csdiy 上看到一个评论说可以借助 Azure 的 vps 自建节点,便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就搞出来了一些明堂。
首先你要拥有一个 Azure 的学生认证账户,国外学生认证的申请模式都大同小异,也有很多教程,在此就不再赘述。不过如果申请了 github education 的话是会方便很多的,而且 github 的福利也是非常不错的。
总的来说,思路就是利用 Azure 的虚拟机,通过 OpenVPN,WireGuard 等虚拟加密网络隧道,绕过 GFW,以实现俗称 “翻墙”,“魔法”的效果。
实现过程倒是很简单,按按鼠标就行。假设你已经拥有了 Azure 的一个学生认证账户(学生认证账户每年可以获得 100$ 的免费额度使用,可重复申请)。那么现在你要做的操作就是打开 Azure 的主页,创建一个虚拟机。
Ubunutu 上就没有好用一点的截图工具吗。。。其他的默认就好不需要修改。
其他的一路默认就行,注意一下在网络那部分,如果 IP 能该动态就改动态,静态相对而言是很贵的。
等待虚拟机创建完毕,使用 ssh 进行连接。
新装的 Ubuntu,输入命令
|
|
爽一爽国外的网速。
|
|
按照提示即可,然后获得一个 conf
|
|
把输出内容往你本地下载 wireguard app上一丢就行,注意不要同时和另一个软件进行代理,可能会出现不知名的错误。尝试访问 google 和 youtube,如果成功就代表一切都 OK 了。好耶。
btw,好快的网!
|
|
羡慕啊。
$upd:$
当初写这个的时候并没有部署到 vercel 上,推上去才发现本地能加载的 svg 图片在上面不行。。。然后我开了一个 fixbug 分支尝试去修复他(我不懂前端哇),进行了一些列改动后,愉悦的出现了神秘 bug :
|
|
最神秘的是,我在 fixbug 行不通的改动,同步到 main 反而行了,很神秘啊。既然能跑,我就不做改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