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 Day Sprint

三天冲刺

以下所有内容引用自 上海交大生存手册


突击备考

新书或者根本没买过书;没听过讲,或者没上过课,没独立写做过作业甚至没交过作业,但是离考试只有三天时间,这样的情况,对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大部分课程的考试,并不意味着绝望。只要你有心,三天造十万支箭都没有问题,更何况考试?

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因为在大学四年内,我没有一个光鲜的GPA。虽然我可以很骄傲地说,这四年,我把本该上课的时间用来做了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但是面对考试能拿到一个过得去的分数也是我的底线。我相信,并不是每个交大的学生都会很乐意的接受挂科、甚至退学这样的经历。

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够像我一样幸运地找到一些比上课正确一百倍的事情去做。而我们在这一节里分享的,更多是拿到70分而不是90分的经验。如果你在阅读本书《立志篇》之后,你的目标仍然是得到全A。或者说,你找不到比上课更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你们应该去自习室,而不是在这里听我扯淡。

突击备考的一个必要前提是,我们把时间用来做了更重要的事情。

从学习知识而言,上课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对突击复习考试而言,所谓的“慢工出细活”也是奢侈的。如果你认为这门课不重要,请不要在两个星期以前开始复习,因为两个星期足够让你忘掉其中一大半的知识。通常,有效的复习是在3天之内开始的,因人略有差异。我不否认个人之间的IQ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如此之小,以至于甚至不能成为左右考试成绩的主导因素。充其量,有些同学可以以笨鸟先飞的名义,把一门课程需要的复习时间从3天延长到5天,不会更多。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针对大多数靠突击有可能能拿高分的课程。某些课程(诸如高等数学),显然是排除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外的。一般一门课如果在历史上曾经挂了学院1/3以上的同学,那么对于该课程就需要提高警惕,慎重起见,甚至不要突击复习。


注意复习范围

通常老师在复习课上都会把考点和考试范围告诉大家。对考点的正确解读可以让你事半功倍。比如,有一些脸皮比较薄的老师在划考点的时候,不喜欢明目张胆地说“这章不考”,而是会换一种更加委婉的说法,比如“这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性的,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拓展”。我相信大部分同学对于这样的话都能有正确的理解。至于考点的准确性,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心中有任何疑问。虽然的确存在过老师说不考的地方真的考了,但是那种事情出现几率非常低,每学年近二十科考试,能出一次就不错。而且真的没复习到所带来的影响也不是决定性的。所以我们在考前最后一节课上,一定要毫无保留地相信老师、相信考点,并且,还要相信不同老师考点的交集。


三天冲刺

3天之内,你需要准备的:

  • 课本(没错,就是这门课的教材)

  • 上课 PPT ,如果你的老师的PPT只是把教材原样照搬的话

  • 一位懂得这门课程的朋友

  • 平时作业列表

  • 全书考点(或者不考的点)的列表

首先,请懂得这门课程的朋友吃饭,让他用半小时的时间,用通俗语言,按章节给你介绍这门课是做什么的,每一部分的考点是什么。吃饭结束之后,和他约考试前一天下一次见面的时间。然后翻开教材,看目录,将不需要考的内容划掉。回忆那位朋友的话,想象每一章的标题所代表的内容。以3倍速的速度将书翻一遍,无论看懂不看懂,进一步领会朋友所说的话,如果是理工类课程,争取每章自己总结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理论。

找出平时作业列表,当然了,通常来说你肯定是一道题目也不会做。这很正常,你不必为此感到紧张或绝望,不上课直接做作业本这本身就是让人绝望的。你需要做的是,把作业和答案放在一起,开始扫荡,用半天的时间保证你知道答案的那些数是怎么算出来的。注意:你没有时间一道一道题目去做,把你高中老师告诉你的要扎扎实实的说法抛到脑后吧,扎扎实实你应该好好上课去。

如果顺利搞明白了作业,你现在大约可以考40分了。你会遇到一些情况,比如作业题目你看不懂,你不知道答案上面那些鬼东西是在说什么。勾上相关的章节。将刚刚勾过的章节逐一以两倍速浏览,注意看公式和黑体字。你会发现你小学套公式,中学套公式,到了大学,还是在套公式。接下来你只需要把你不会的题代到相关章节的相关公式下,做好字母和中文的对应翻译工作。

现在你不会的题目应该很少了。这会儿开始看 PPT。注意,不要一开始就看 PPT,当然,更不要一边看 PPT 一边看 B站 。知识是书上来的,PPT 是演讲稿,不要因为懒不去翻书。

有些关键点,看课本看不懂,就去看 PPT (因为教课书在关键点上总喜欢使用脑残体),看 PPT 看不懂(部分 PPT 写的和书一样脑残,而且还有错),就去看课本;再不行还有 Google 和 GPT。如果在非常关键的知识点遇到了无论如何都不明白的情况,那就赶紧抄起电话,找到你的那个朋友求助。

在考试之前前一天之内,把所有的公式或者解题步骤都写在一张纸上,用剩下除睡觉之外的时间去熟悉这张纸,根据例题的形式在脑中按照这个套路演练。但是不要试图拿着这张纸作弊——风险太大回报太低不合算;把上面的内容抄到桌子上也不可取——在考试时,你根本不会有机会去把桌面当图书馆查来查去,这样做只会让你心虚,一边惦记这个事儿一边浪费大量时间。考试的时候,尽量不要抄周围同学的,因为你周围的人复习的不一定比你好。

如果你前面工作做的足够好,那你一定要有信心。题目要么你都会做,要么大家都不会做。关于选择题,请尽量用你的大脑,不要胡猜。要记住这是你和出题人 IQ 的比拼,而不是 rp 的比拼。


考试结束后

一哭二闹三上吊是下下策,只有当其他的手段都无效时,再考虑这样的办法。对于某些老师,你唯一的选择就是考到80+。对于另外一些比较好说话的老师,你可以跟他们谈谈你对课程的理解,以及对这门学科的看法。在谈话中,最佳的切入点是学术。你要尽可能地讨论学术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去强调你要出国,你要保研。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私人借口来要求一个好的成绩,但是这些借口并不一定都能成为让老师帮你一把的理由。

请注意,如果你希望老师帮你一把,尤其是你大概率要挂科的时候,请一定线下前往老师的办公室或电话沟通,不要用邮件或微信让老师难办。如果老师在提交成绩前放出了成绩预览,那么这就是你努力的时机了。但即使你的成绩单上已经是Fail,也并不是没有办法的,虽然修改已经提交的成绩超过一定比例会认定为教学事故,不过要是你面临着退警,请不要放弃任何机会。但请注意不要违反法律,不要出卖自己的尊严。


复习箴言

1.请保证这三天时间80%以上的利用率,睡觉也要尽量克制些。

2.不要打游戏,也不要刷B站,如果考试跟电脑无关,尽量少开电脑。

3.多参加专业群内的讨论,狠狠鄙视那些不愿意跟大伙分享心得的家伙。

4.你可以总结出对这门课程的几个独创理论,比如你对某一章节的独特理解,分享这些经验,这会帮助很多人。

5.如果你有考点搞不太清楚,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试图让自己“真的搞懂”。只要你能把解题步骤记牢,保证大部分习题都算对就是胜利。

6.有一些课程没有习题,或者说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代表性,那你必须需要去购买一本习题集,或者看别人的上课笔记

7.做题一定要找有答案的,你没有时间去自己确定你做的每一个答案是否正确。

8.如果可能,把那些不是作业题的里面的一些有趣的内容也看一下。

9.不要不去考试,无论如何,应该尝试一下。而且很有可能补考卷子和考试卷子重合度较高。

10.考试结束后,无论感觉好坏,别忘了请辅导你的那个朋友吃饭。


$end$

个人感想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过考前突击经验的人,我当初刚看见这篇文章是十分震惊的。震惊的是,我从来没想过考试可以这么做。但震惊之余,我马上觉悟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当然,那个时候的我仅仅是对这篇文章留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并有没亲自去做出实践。原因是我并没有找到我认为是更有意义的事,不过现在不太一样。

在我亲自体验过这个方法之后,我决定写下一些感想以及总结。

首先,面对考试拿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分数也是我的底线,我并不乐意接受挂科,甚至退学的经历。

突击备考只能针对突击备考有可能考到高分的课程。对于某些课程,比如数学分析,是不应该这么做的。对于一门课挂科率超过 30% 的话,对这门课就要 提高警惕。但是,这是针对上海交大而言,对于我这种破大专就不一样了。我个人估计,我这门专业在学校里面,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在 6days 以内速成。 绝大多数的课程有三天是完全充足的,并且如果你完全按照计划执行的话,大概率分数不会低。至于那几个特例嘛,是因为那两门课的挂科率在 50% 左右。 不过这也是我觉得这个专业为数不多有价值的课程了。

讲讲不在这三天之内要做的事情。首先,你需要收集这门课程的历年试卷,一门课程的考试内容往往持续十几年都不会改变。如果可能的话,提前准备 全书考点,每次上课后向听课的同学请教这节课的知识点。这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对后期的准备是十分方便的。打听打听这门课程老师的脾性。如果 可能的话,尽可能把平时分刷高,虽然不太可能。

然后就是突击备考中间的事情了:

  • 你这门课的课本可能极其的差(如果你听不懂这门课,绝对不是你太蠢,而是这本教材/老师太垃圾)。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网上找资料,这个过程可能是十分费劲的,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你可以提前准备。

  • 你可能找不到一门懂得这么课程的朋友。或者说有这么一个人,但是很难沟通。也有可能,他是你的朋友,他也明白,但是不知道怎么讲给别人听。 这个时候就只能求己了,所幸现在有各种 LLM 辅助,让这个环节不至于如此的致命。或者也可以去网上的相关交流群去提问,提问的时候请遵循提问的 智慧。

  • 有些老师是不会给你具体的复习范围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自己动手了。网上关于这门课的考点不一定是你的考点,你只能从作业和往年试卷中追求蛛丝马迹。

  • 作业和习题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有些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只会给你判断对错,并不给你答案。这个时候你需要去找一本贴合你的教材的习题参考册, 结合你作业类型的题去刷。最重要的是,习题参考册并不总是这么简单就可以找到的。请提前准备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 睡觉少睡一些,如果考试在上午的话,可以考虑通宵。当然,长达20多个小时的长线作战是十分痛苦的。你不可能完完整整的利用这几十个小时的每一分, 每一秒,你应该尽可能高效的利用这每一分,每一秒。请劳逸结合,但也不能过度放松。

  • 相信墨菲定律,你看见而不想学的知识点,极有可能你会在考场上遇到。所以,请不要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 如作者所言,不要去看视频听课。你不是学会一个知识点,而是学会做这个知识点的题。给每个章节一个或几个结论,可以很好的帮助你备考。

  • 文中提到了一些课程内的交流群,如果你的课程交流群一个活人都没有,请放弃这条道路。不过,向老师提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相信这本书的内容,我认为里面的内容是极为科学,可行性极强的。如果不知道这种方法,针对突击备考会难上几个系数。

最后的最后,请记住,突击备考的前提是:

我们把时间,用来做了更加重要的事。

正在加载一句随机句子...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
Published 18 aritcles · Total 22.86k words